- ABI荧光定量售后服务官网首页
- ABI技术
ABI 荧光定量仪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
校准准备
- 工具与设备:准备高精度的标准温度计,其精度应至少比 ABI 荧光定量仪温度传感器的精度高一个量级,例如标准温度计精度为 ±0.1℃,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。同时,准备好用于拆卸和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合适工具,如螺丝刀、镊子等,以及用于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测量设备的线缆和转接器。
- 环境条件:选择一个温度稳定、无明显气流干扰的环境进行校准。理想的环境温度应接近仪器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中点,例如若仪器工作温度范围为 20℃ – 80℃,则选择约 50℃的环境较为适宜。在校准过程中,保持环境温度波动不超过 ±0.2℃。
- 仪器设置:开启 ABI 荧光定量仪,进入仪器的服务模式或校准模式(具体操作方法参考仪器的用户手册)。在该模式下,确保能够读取和记录温度传感器的原始数据,以及设置仪器的校准参数。
校准操作流程
- 初始数据记录:在当前环境温度下,使用标准温度计测量环境实际温度,并记录该数值。同时,在仪器的校准模式中,读取并记录温度传感器此时输出的原始数据,如电阻值或电压值。
- 多点校准:为提高校准精度,通常选择多个温度点进行校准。例如,在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,选取 25℃、50℃、75℃三个温度点。通过外部加热或制冷设备,将仪器内部温度缓慢调整至第一个校准温度点,如 25℃。等待温度稳定,一般稳定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,期间密切观察标准温度计的读数,确保温度在目标值 ±0.2℃范围内波动。待温度稳定后,再次读取并记录标准温度计的温度值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原始数据。按照相同的方法,依次对其他校准温度点进行操作。
- 校准曲线绘制:根据记录的标准温度计温度值和对应的温度传感器原始数据,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或绘图工具绘制校准曲线。以温度为横坐标,温度传感器原始数据为纵坐标,通过线性回归等方法拟合出一条最佳曲线。例如,若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阻值,在校准曲线上可得到不同温度下对应的电阻值关系。
- 校准参数设置:将绘制好的校准曲线参数输入到 ABI 荧光定量仪的校准设置中。仪器通常提供相应的界面,用于输入校准曲线的斜率、截距等参数。输入完成后,保存校准设置,并退出校准模式。
校准结果验证
- 单点验证:选择一个未在校准过程中使用过的温度点,如 40℃,通过外部设备将仪器内部温度调整至该温度点。等待温度稳定后,读取标准温度计的温度值和仪器显示的温度值。对比两者,误差应在仪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,如 ±0.5℃。若误差超出范围,需重新检查校准曲线的绘制和参数输入是否正确,必要时重新进行校准操作。
- 全程验证:按照仪器的正常工作流程,运行一次模拟的 PCR 实验,设置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涵盖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。在实验过程中,使用标准温度计实时监测仪器内部温度,并与仪器显示的温度值进行对比。观察整个温度变化过程中,仪器显示温度与标准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偏差情况,确保温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,且温度变化曲线与预期相符。若验证过程中发现问题,需进一步排查校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,或检查仪器的硬件和软件是否存在其他故障。
相关新闻